栏目分类
Navigation
首页 知识天地 献血常识 正文

献血对于身体健康利弊循证思考

添加时间:2015-02-02 来源:铜陵市中心血站 发布者:铜陵市中心血站 浏览量:1311

近日,媒体对全国各地的“血荒”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,再次引起了公众对献血的深度思考。究竟是“献血有害健康”还是“献血有益健康”?循证思维告诉我们,应该拿出可信的证据进行评述,理性地思考和总结。
  第一,寻找可信的证据,献血人的健康是否受到了危害呢?
  世界着名医学家卡尔等人调查1916年1月以前出生的献血者332人,与同地地区出生而且年龄和性别分布类似的未献血者339人作了比较,献血者平均寿命为70.1岁,未献血者为67.5岁。结果表明献血者存活率显着高于未献血者,献血总量较多的人存活年龄也较长。
  1984-1989年芬兰科学院院士萨洛宁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在芬兰对2682名年龄在42至60岁之间的男子进行了调查分析。结果表明,献过血的人5年半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没有献过血的人少86%。
  又据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疾病研究小组对655名献过血的人和约3000名未献过血的人进行的跟踪调查,结果发现在过去3年中献过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是未献过血的人的一半。
  这些数据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认真观察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,有力地证明献血对身体的健康非常有利。
  第二,献血有利于身体健康,又有哪些生物学的基础可以解释?
  据科学测定:正常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%左右,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,约有血液4800ml,在一般情况下,这些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,有1/5至2/5的血液,是在肝、脾、肺和皮下毛细血管贮备而不用的。当人体从事剧烈活动或少量失血时,贮血库中的血液会立即释放出来,参与血液循环,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。
  科学家们应用流体变形学和血液动态学,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,认为血液流动与血液的黏稠度、红细胞的可变性、血浆蛋白的浓度等因素有关。当血液的黏稠度增高时,血流的速度就变得缓慢,局部血液发生停滞、缺氧、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和营养障碍,引起血管壁的改变,从而容易出现血栓、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塞等病症。铁元素在人体合成氧化酶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。献血后体内铁元素贮存量可以明显减少,献血者每献出500ml血液,相当于排出200-500毫克铁,因而人体合成的氧化酶也相应减少,这样血液中的脂质被氧化的数量就小,从而减少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沉积物,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。
  第三,回到当前的实践,循证临床思维最终面对的是个体化的诊疗,而献血者的健康利弊也是每个个体的体会。
  医学的诊疗都是概率,如同上文所说,参加献血者的身体状况经过多年之后,比没有参加献血的身体状况要好,这是一个统计学概率,而在个体身上,也可能出现相反的经历。于是,也有现身说法表明献血对身体有害。那么,是否每个参加献血的人都应该现身说法,才能展现客观的真相呢?需要指出的是,如果说献血对身体一点损伤也没有,也是不可能的。然而,献血在帮助他人的同时,能给自己带来的各方面的收获和享受是其他人无法体会的。
  首先,献血促进了身体的新陈代谢,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,人体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细胞在衰老死亡,献血后反而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,加速血细胞的生成,促进新陈代谢,以适应机体的需要。
  其次,献血是一种锻炼,不运动的身体,机体储备就会较差,而得到失血刺激的身体,就会有这种技能,应付身体可能出现的失血,会比别人有更迅速的反应。
  再次,献血会让人有一种感恩的心态,自己的血,有可能会给他人带来生的希望,即使对自己有小小的损伤,有一点点风险,那又有什么呢?坚信生命的意义,这种积极的心态,可以使心理状态获得平衡,从而获得健康的情绪。
  运用循证思维和切身体会,从诸多可靠的证据表明,献血对于身心健康的好处远远大于弊端,科学合理的献血,有利于社会的和谐。及循证的眼光,客观面对和合理思考,我们会把握和判断事物的真相——献血有利于身心健康。